近日,一项由尼尔森开展的针对近400家企业品牌营销或经理人发放的问卷调查显示,76.6%的企业品牌营销或研究经理人表示2015年提高了社交网络营销预算,超过六成的企业或品牌已经为社交网络营销设立专门的团队,有超八成的品牌经理人表示为社交网络营销指派了专门的人员。无社交,不商业。诸如微信、微博、百度贴吧已经步入了社交化商业阶段。但这些拥有众多用户的社交软件最头疼的问题还是如何通过商业化从用户身上赚钱。
以微信为例,微信通过微信营销与电商挂钩,增加用户粘度,拓展商业化道路。微信营销现在已经遍布大街小巷,基本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对于个人用户而言,微商也是微信营销的一种形式。这一部分微信已经做得比较成熟,其前期的战略是通过为其他电商和O2O平台提供入口,先培养用户的微信商业消费习惯,然后再大力深入商业化。但微信存在一个大问题就是如何打通属于自己的商业化入口,而非仅为其他平台倒流。而且入口的使用不便也是用户纠结的问题。微信的社交+商业功能的堆砌看起来可以让用户使用一个APP就可以,但聊天界面和消费界面无法同时打开,就使其商业功能和社交功能无法得到很好地权衡。
另外,社交平台走向商业化背后暗藏诸多管理乱象。最近关于百度强行更换“血友病吧”贴吧吧主(贴吧管理人员)事件,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强烈关注。该事件的起因是来自一名网友“蚂蚁菜”的投诉:百度贴吧将百度血友病吧原吧主、小吧主拿下,他们的发言和管理吧务权利被封禁,并由一名自称“陕西医大血友病研究院院长刘陕西教授”的“血友病专家”成为新吧主。发贴网友还表示,这位被百度硬推上吧主位置的“血友病专家”实为骗子,“靠花钱”成为血友病吧吧主,并试图通过身份优势获利。在舆论的推动下,百度公司于近日正式对外宣布,百度贴吧所有病种类吧全面停止商业合作,只对权威公益组织开放。百度贴吧的商业化问题似乎在这一刻开始止步不前了。
那么,社交平台商业化该靠什么?一方面,社交平台之间需加强合作。社交平台的产品特点决定了其开放性、封闭性特征。以微信和微博为例,微信是朋友圈平台,因此,相对更为封闭,很多话题是在朋友圈中扩散,大家转发分享的动作大于主动创造的动作,因此需要有更深度的内容才能形成传播的放大。而微博相对更开放,话题更容易放大,有好的机制就可以激发更多内容的创造。微信如果与微博合作,左右出击,则可以达成更好的效果。另一方面,社交平台需强化监管。病种类吧事件的爆发,让大家看到了整个中国互联网社区平台都普遍存在的问题:管理难。不仅是百度贴吧,目前很多平台都面临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完善和平衡问题。未来社交平台在监管上还需继续探索更合理的模式。